圍棋運動 | |
新聞來源: 更新時間:2018-07-07 點擊數(shù):2694 | |
圍棋,中國古時稱“弈”,西方名稱“Go”。流行于東亞國家(中、日、韓、朝),屬琴棋書畫四藝之一。圍棋起源于中國,傳為帝堯所作,春秋戰(zhàn)國時期即有記載。隋唐時經(jīng)朝鮮傳入日本,流傳到歐美各國。圍棋蘊含著中華文化的豐富內(nèi)涵,它是中國文化與文明的體現(xiàn)。 圍棋使用方形格狀棋盤及黑白二色圓形棋子進行對弈,棋盤上有縱橫各19條線段將棋盤分成361個交叉點,棋子走在交叉點上,雙方交替行棋,落子后不能移動,以圍地多者為勝。因為黑方先走占了便宜,所以人為規(guī)定黑方局終時要給白方貼子。中國古代圍棋是黑白雙方在對角星位處各擺放兩子(對角星布局),為座子制,由白方先行。現(xiàn)代圍棋由日本發(fā)展而來,取消了座子規(guī)則,黑先白后,使圍棋的變化更加復雜多變。圍棋也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復雜的棋盤游戲。 一、起源 圍棋,起源于中國,中國古代稱為“弈”,可以說是棋類之鼻祖,圍棋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。據(jù)先秦典籍《世本》記載,“堯造圍棋,丹朱善之。”晉張華在《博物志》中繼承并發(fā)展了這種說法:“堯造圍棋,以教子丹朱。若白:舜以子商均愚,故作圍棋以教之! 二、傳播 到19世紀中葉后,日本的圍棋水平趕上中國,并在其后的一百年間,將中國遠遠拋在后面。 中國和越南的交往可以上溯到秦漢時期,西漢時曾置交趾郡,轄境包括越南的大部分地區(qū)。此后,越南長期受中國文化的影響。圍棋在越南開展流傳的情況未見史籍記載,但估計不會晚于12世紀。元至元中(1280左右),曾派徐明善出使安南(即越南)。他在安南曾觀當?shù)刭F胄子弟弈棋,作了《安南春夜觀棋贈世子》一詩,中有“綠滄庭院月娟娟,人在壺中小有天。身共一枰紅燭底,心游萬仞碧霄邊”等語,足見當時越南圍棋已很流行,而且也很講究高雅的情趣。 三、近現(xiàn)代 圍棋運動現(xiàn)已遍布世界各地,唯中國大陸、香港、臺灣、日本、韓國最為興盛;西方國家已漸熱;東南亞正在發(fā)展中。截至2017年,職業(yè)圍棋水平最高的國家是中國和韓國。韓國在對戰(zhàn)中國上漸居下風;而日本已經(jīng)難以和中韓抗衡。 四、頭銜 頭銜,是某些比賽冠軍的特定稱呼。 中國的頭銜戰(zhàn)現(xiàn)有天元、名人和新人王。以前還舉辦過棋王和棋圣。其他幾項比賽,冠軍沒有特殊的榮譽稱呼,也就是沒有頭銜。 韓國的頭銜有:天元、新人王、王中王、名人等。 日本有七大頭銜:棋圣、本因坊、名人、十段、小棋圣(碁圣)、王座、天元。
| |
總頁數(shù):1 第 1 頁 | |
上一篇:擲飛鏢 下一篇:帆船運動 | |
【刷新頁面】【加入收藏】【打印此文】 【關(guān)閉窗口】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