馬 球 | |
新聞來源: 更新時間:2017-12-06 點擊數(shù):3836 | |
馬球(英文:Polo,或源于藏語Pulu的音譯,意即"球")是騎在馬上,用馬球桿擊球入門的一種體育活動。馬球在中國古代叫"擊鞠",始于漢代,在東漢后期,曹植《名都篇》中就有"連騎擊鞠壤,巧捷惟萬端"的詩句來描寫當時人打馬球的情形。 馬球盛行于唐宋元3代,至清代始湮沒主要流行于軍隊和宮廷貴族中。但對于馬球的起源,目前尚沒有確切的說法。2008年6月7日,馬球經(jīng)國務(wù)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名錄。 馬球是騎在馬上用球杖擊球的運動,所以又稱"打球"、"擊球"、"擊鞠"等。騎馬擊鞠的運動是唐代時從西藏傳入的。由于古代體育分類并不細密,而且前述《文獻通考》、《古今圖書集成》等將馬球歸入"蹴鞠"部,也就使兩者的區(qū)分更加復(fù)雜。馬球所用的球狀小如拳,用質(zhì)輕而又堅韌的木材制成,中間鏤空,外面涂上各種顏色,有點還加上雕飾,被稱為"彩球"、"七寶球"等。蹴鞠使用的球"以皮為之,中實以毛",并是以步行足踢,且與馬球起源地點不同。更大的不同是,馬球用球杖擊打,足球用腳踢。馬球的球杖長數(shù)尺,端如偃月,形狀有點像今天的冰球桿,杖身往往雕上精美紋彩,被稱為"畫杖"、"月杖"等。 | |
總頁數(shù):1 第 1 頁 | |
上一篇:舍賓運動 下一篇:冰上舞蹈 | |
【刷新頁面】【加入收藏】【打印此文】 【關(guān)閉窗口】 |